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教育媒体观察团探营广州电大-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分部联播

教育媒体观察团探营广州电大

   6月23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广州教育媒体观察团·探营广州市属高校”活动走进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观察团的大咖们开启了体验之旅。


旅程第一站: 社区教育新体验

  来到花都分校社区学院和数字化学习中心,观察团的大咖们与邻居街坊们一起跳交谊舞、拉二胡、练习英语口语,大家都被街坊们热情似火的学习激情所感染。


旅程第二站: 送教上企业

  来到万宝企业学院,观察团的大咖们浏览各类培训资源、试用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送教上门”的培训模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纷纷为这种校企合作“双元”办学模式点赞。


旅程第三站:天桥梦工场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示,大咖们在感叹服装的精美之余,还为学生在国家、省市的技能大赛中,在国内境外各类时尚设计、表演中,获得的数百项荣誉连连称赞。


旅程第四站: 灵动的涂鸦

  艺术类专业社团活动展示,大咖们偶遇了人文与工程学院的涂鸦族,只见这些艺术青年手拿各色喷漆,肆意渲染着心中的念想,转瞬之间,校园一隅因为他们的画笔顷刻大变样。


旅程第五站: 舞动的青春

  学前教育专业社团、校舞蹈社活动展示,大咖们欣赏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展示扎实地舞蹈基本功,她们大秀“腿功”,并不时嘟嘴卖萌,她们的绝技简直就成了现代版“武林绝学”。


旅程第六站: 农村领头羊的新风采

  “羊城村官上大学”课堂体验,大咖们不仅是看的热闹,也真切体会到了学校在打造项目品牌、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所做地努力和尝试。


旅程第七站: 学习无处不在

  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大咖们坐在环境整洁、设备精良的实训室中,通过演示、登录等实操环节,真正感受到“互联网+”教育的魅力。


旅程第八站: 教育云体验

  多功能远程教学云实验室展示,大咖们来到高大上的多功能远程教学云实验室,深入了解了远程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旅程第九站: 一技之长走天下

 校内实训室展示,大咖们观看了ERP沙盘比赛、会计实操比赛等实操环节,为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点赞。


媒体记者分享感言:

《孩子杂志》祁丽珠

  今天走进广州电大,收获了太多的惊喜,脑洞大开,感受体会到了电大别样的素质教育,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电大设计的课程对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历,更多是促进社会教育发展更上台阶。广州电大在低调办学的情况下,发展迅猛,我想原因如下,第一个就是通过与学校领导和老师接触,觉得学校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教育团队,大家都有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其二,教育课程设置包罗万象,适合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其三,教育理念先进、超前、创新,体验一天下来没觉得疲劳,反而是很兴奋,所以真心地为开放大学点赞、为广州电大点赞。

《羊城地铁报》李胜男

  今天感受最大的就是不虚此行,之前对电大教育的认识不是很深、了解不是很多,今天准备会上通过听取熊军副校长热情洋溢的学校的介绍,感觉社会离了电大不行,此外,通过参观体验活动下来,更感觉教育改革离了电大不行,因为电大教育已经渗透到企业、行业等方方面面。我还准备在家附近找到电大的报读点,为我母亲报名充电,最后我用在社区参观时看到的一句话来结尾,“人生没有彩排,每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我觉得电大就是这场直播的充电站,让演出更加精彩。

腾讯大粤网 任婷

  今天在参观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社区学院各种培训,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因为参加电大的培训变的丰富多彩,他们可以不只跳跳广场舞,还可以学习英文、学手工、学手机使用,不是单纯守在家里,老年生活同样可以很精彩,这些都是得意于电大教育。作为家人,我们可能都没那么多耐心教老人们学这学那,可在电大的培训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们非常耐心地反复教授,手把手地帮助老人们学会为止,而且学校的环境一流,设施先进,所以电大教育真的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中学生报》谢大彬

  今天参加这个探营活动感受主要有三点:其一是精彩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对电大平民教育的感受很深。电大社区学院确实是身边的大学,老师耐心教授的场景印象深刻,因为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没那么快,老师要多次教授,我看到她们一直脸上挂着微笑,象家人一样,非常亲切。相对于高职等学校的培训,电大教育更加职业化、市场化,作为传媒人,我希望多多为电大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电大,让老老少少都可以有学习的机会,希望电大在为社会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快报》郗慧晶

  今天走进电大,我感觉整个电大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样化,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对未来走向社会的应用性非常强,我感觉学校“互联网+”教育的非常与时俱进,可以让更多人参加学习,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对“学习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平台影响非常深刻,对制作的非常细致,资源丰富,有学业的东西,有历史文化,青年可以学、老人可以学,方方面面,范围非常广泛,我觉得以后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地方不用查百度了,因为电大这里才是最权威的!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 余黛仙

  首先今天的行程觉得挺惬意的,没有特别赶,从早上参观一天下来,感受到了别样的教育模式,我就感觉要学的东西很多,感受很多,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优质惠民,在社区学院里,有一位我采访了76岁老奶奶,她会讲普通话,虽然年纪大,还一直坚持学习、看报,让我觉得真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脑袋够用。真的是知识创造财富,因为社会上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或错过了学习机会,当想要学习的时候又苦于没有平台,而电大教育为这些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非常惠民。二先进务实,因为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字化学习、在线教育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各公共服务平台的访问量数量非常庞大,说明受益面非常广,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学习时段,非常便利。三灵活开放,电大教育不限时间、地点的限制。此外,我还非常关注如何把电大的优质教育推广到山区和一些偏远地区,让那里的人们也可以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

广东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 乔楠

  今天参加探营活动很有感触,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感觉电大整个的教育网络特别的庞大,涵盖了方方面面,涉及每个阶层。在社区学院,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学习微信、学交谊舞,与之前其他的老年大学相对比,电大的受众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在这里什么都能学到,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此外,我感觉电大的网络平台资源丰富,可以让大家在各方面都有一个提升。此行感觉电大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非常全面,对全民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中小学生报》陈亮

  子曰“有教无类”,大学提倡精英教育,只有电大这所大学校打破了这种观念,让我们知道大学不能仅仅局限培养有价值、高学历的人才,还要为平民百姓服务,我认为电大的办学理念非常好。只有教育对象、范围不断地扩大,整个国民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所以平民教育很好地体现了“有教无类”精神实质,只有电大真真正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祝福学校越办越好。还有体现比较深刻的就是“互联网+”,这个热点概念对我们媒体人也是非常有新闻价值,我们也是很关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并希望可以通过学校的相关课程自我提升。此外,希望学校能够积极通过各种新颖的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将“接地气”的电大教育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少男少女》杂志 陈思陶

  今天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感动,我个人一直觉得中国老人的这个群体过的“很苦”,确切地说是精神的匮乏,年轻时操劳了一生,到老了生活便缺少了乐趣。但今天在电大社区学院,我发现那些老人非常开心,老有所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想学的东西,你和她们交流你就可以感觉到她们过的非常充实、快乐。我觉得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通过充电和提升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电大教育真的是为这些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其实还挺担心自己老了之后变成精神上的“弱势群体”,但如果可以有电大教育常伴左右的话,我就不担心了。

《信息时报》张琛平

  我自己本身是跑教育的,而且是跑高校的。但是,说实话,对电大的了解并不深刻。今天第一次来电大,抱着一种好奇和学习的态度,来探探究竟是电大教育是怎么样的一种教育模式。来到这边发现,我对两个概念比较感兴趣,一个是电大全面的教育体系,还是一个“30分钟学习圈”,这个概念我印象深刻。然后这两个概念我想用两个词来表现,一个是便利,还有一个是服务。“30分钟学习圈”和全面的教育体系都是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一种便利的学习机会和服务,此外,先进的云平台建设,也体现了电大的服务意识。我想很多人都是上班族,学习时间不固定。电大的老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工学矛盾,他们很敬业,也体现了电大教育的服务理念。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代,自己的酒香同样需要去推广、去宣传。我相信各大媒体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也会尽我们的能力去宣传电大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我们知道不发达地区确实存在个体觉悟和对科技的认知度并不高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向不发达地区普及电大优质教育,如何将我们的先进技术(内容是有的)推广普及下去,我想这也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分享会上,广州电大弓鸿午书记表示,媒体记者们的到来,是对广州电大办学成果、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和促进。广州电大正处在发展转型期,学校将一如既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让市民身边的大学更好地服务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和广大市民的终身学习。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